欢迎来到账易!
我们的微信 联系我们 在线交流

全国服务热线:400-893-5553

服务热线:
400-893-5553
为您提供快速、专业的企业财税服务
重要提醒!“滞留票”被查了!以后发票不能随意了,小心有大麻烦

国家税务总局2019年第45号公告,取消了认证抵扣期限。有人就以此来认为滞留票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真的是这样吗?重要提醒!“滞留票”被查了!以后发票不能随意了,小心有大麻烦但是,虽然取消了认证抵扣期限,不过原本对于滞留票的定义也不存在具体日期的规定,所以我认为后续对滞留票的管理仍然是税务机关征收的一大举措,毕竟在一段时间以票控税的方略是不会变的。
这不,又一家公司因存在大量滞留票被查出了长期隐匿收入!都看看吧!
1 隐匿收入难逃法眼!
某公司大量出现滞留票,导致被查!
案例:今天一个朋友急急呼呼的给我打电话,说是税务局要查账,问我怎么办?
语调中带有十分明显的惊慌失措,我知道他一直做电商,每年2000万元营业额,但是几乎没有开具过发票!
由于经营的品牌裤都是从厂家进货,工厂是要开具发票的,这些进货专票也从来没有入过账,导致公司长期出现大量滞留票问题,越积越多,终于今年出事了!
2 什么是滞留票?
滞留票是指销售方已开出,并已抄税、报税,而购货方没进行认证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简单来讲就是公司某个人让其他单位开了一张专用发票,会计一看不符合认证规定没有认证此发票由此造成的税务风险。
因此,取得的进项专用发票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账外经营等不进行认证抵扣,最容易形成滞留票。
3 为什么会产生滞留票?
1.发票丢失未认证。管理不善造成发票流失或邮寄过程中丢失。
2.销货方开票了,但是拒绝提供发票。通常情况是由于购货方久拖不付相关购货款,销货方以此种方式追讨款项。
3.两头不入账偷逃税款。部分纳税人隐瞒销售收入,对于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予抵扣进项,造成滞留票的形成。
4.收票方为小规模纳税人或其他没有资格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取得了专票,但是没法进行认证或抵扣。
5.改变货物用途,未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在专票认证前,将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造成进项税额不能进行抵扣。
4 滞留票,有什么风险?
1.好多公司滞留票的大量存在,其背后是在大量隐匿销售收入,账外经营,偷逃国家税款。
大数据下企业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不管何种“避税”方式,只要是违背了业务真实面目的作假,必将暴露无遗。
2.“金税三期并库”后,将大大缩短办税时间,提升办税体验。但是同时,对企业来说,合并后的信息将更加全面、精准、透明,也会让违法行为无所遁形,如果您的账目有问题,需要提高警惕了。
3.大数据下建议企业一定要真实的业务真实来体现,充分利用国家陆续出台的税收优惠来节税,只要做到税收优惠的应享尽享,相信你企业的税负不会太高!
5 碰到滞留票,应该怎么办?
1 发票丢失未认证
如果丢失了抵扣联,丢失之前也没有认证的,可以使用专用发票发票联到主管税务机关认证,专用发票发票联复印件留存备查。
如果丢失发票联、抵扣联,丢失前没有认证的,购买方需要凭加盖销售方发票专用章的相应发票记账联复印件,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记账、退税、抵扣凭证,无需前往税务机关申请开具《丢失增值税准用发票已报税证明单》。
2 销货方拒绝提供发票
若发票开具后购货方未收到发票,则无法抵扣相应进项税额,相应的成本亦无法进行扣除。
3 两头不入账偷逃税款
通常情况下滞留票信息极易取得,税务机关通过抄报税数据与认证数据比对即可发现。
若发现利用滞留票两头不入账进行偷税的情形,除了补缴相应的增值税税款、所得税税款、滞纳金,查补罚款以外,还有可能面临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
4 收票方为小规模纳税人或其他没有资格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
对于购买方为小规模纳税人或非增值税纳税人的情形,购货方取得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相应的成费用本可以在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另外,普通发票也有可能存在滞留的情形。虽然普通发票没有抄税报税信息,普通发票的滞留信息难以取得,但随着总局的《商品和服务分类与代码》的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等据以计算抵扣的滞留票信息的取得将不费吹灰之力。
6 既不想形成滞留票 也不像做进项转出 应该怎么做?
目前在增值税发票服务平台已经解决了“滞留票”的问题。选择“不勾选”即可。
选择“不勾选”需要注意的事项:
1.在勾选平台中,选择了“不勾选”功能的,当前所属期申报缴税后或申报期结束后,不能再进行“抵扣勾选”的操作。当期申报期没有结束也没有申报缴税的,是可以撤销“不勾选”的。
2.原本计划用于法定不可抵扣项目而勾选“不抵扣”的,但后续实际使用时,用于了可抵扣项目,即使进行了“不抵扣”操作,也是可以进行抵扣的。在纳税申报表操作完成。
3.如果不确定是否用于不得抵扣项目的情形,建议不进行任何的操作,等弄清楚具体情况再说。有的员工在个人消费后,可能也会开具公司抬头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是却并不用于报销。
内容来源:税务大讲堂、税台、梅松讲税